文|周亚波
来源:毒眸(ID:DomoreDumou)
迷雾剧场“回来了”。首先当然是物理意义上:不论是廖穗芳的阴郁,还是猴子的可惧,都成为了新晋的话题。当身边的悬疑剧爱好者开始抠细节发图,看剧乐子人们开始P图做表情包,时间似乎回到了那个追《隐秘的角落》的夏天。
在2022年即将结束之时,作为“迷雾剧场”新周期的头阵,《回来的女儿》正式上线。
虽然几近空降,但《回来的女儿》在阵容上一点也不低调,而是在未播之时就引发过不少剧迷的期待:导演吕行拍过《无证之罪》,编剧表排在第一位的潘依然,则是《隐秘的角落》的编剧,这两部剧,恰恰是爱奇艺此前打响自己在悬疑剧口碑的两部代表性作品。加上张子枫、王砚辉、梅婷、李乃文的阵容,观众的期待实属正常。
从最先放出的几集内容来看,“家庭悬疑”的关键词,再度为“迷雾剧场”所用。实际上,不论是第一年《隐秘的角落》的一炮而红,还是第二年《八角亭谜雾》的悬念猜想,家庭牌一直是迷雾剧场的主打牌。
爱奇艺的野心在这里相当明显。迷雾剧场的作用,一方面是我们常说的用“剧场结构”制造类型剧市场的品牌框架,用新的排播方式完成商业上的进化;另一方面,在内容上将“悬疑剧”这一品类推向大众,同样是迷雾剧场的一种任务。前者是运营,后者是内容,而诸如家庭、情感这类的类型混合,是被证明过的、能够扩大类型片市场的最大公约数。
通过《回来的女儿》开播后数集的表现,暂时可以相信的是,在很多维度上,第一季的那个“迷雾剧场”,回来了。
张东升之后,是“廖穗芳”
剧情铺垫,人物上头,作为悬疑剧,《回来的女儿》的开局节奏相当标准。
剧集的主线非常清晰,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:陈佑希(张子枫饰)为了调查在李家当保姆的好友小秀失踪的真相,在错进错出之间,决定冒充李家失散女儿李文文进入李家的生活,而这种“冒充”,逐渐开始揭穿李家深埋的秘密,甚至开始打破“化肥厂家属院”的动态平衡。
不出意料,《回来的女儿》率先引起广泛讨论的角色,是“妈妈”廖穗芳(梅婷 饰)。
虽然不像两年前《隐秘的角落》当中张东升“开局即盖章”,但明知道女儿是假却不当面揭穿、在表面上甚至还在配合表演的廖穗芳,不寒而栗的程度,已然直逼李丰田、张东升等“经典反派”,开播两天,“水热不热”、凌晨睁眼听对话、路口突然出现等镜头,在第一天就被网友制作成表情包,并广泛使用。
“爸爸”李承天(王砚辉 饰)则在前两集剧情中以慈父形象出现,然而他知不知道陈佑希是“假女儿”,以及在后者的BB机响了之后在饭桌上的“反常”表现,也同样引起了观众的表达欲,根据最新的剧情推进,表面上憨厚的老李,已经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角色。
“散装家庭”之外,“隔壁老王”王重江(李乃文 饰)、“居委会领导”高梅(丁嘉丽 饰)等重要角色也在开头出场阶段就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总体上,90年代、重庆矿区的化肥厂家属院、失踪的女儿和智力缺陷的儿子,第一天释出的前3集,便已勾勒了足够的悬疑氛围和十分清晰的人物关系。
在“一口气炫完3集回家的女儿”这样的热搜次条背后,第4集的更新,以及第5集的预告依然能够调动许多观剧者的神经——在第一天更新之后,观众们已经在各大社交平台进行着自己或长或短的分析,而这些分析的对与错、证实与反转,本身就是追悬疑剧非常典型的体验之一。
和“张东升将岳父母推下悬崖”有些类似的是,诸如“廖穗芳知道陈佑希为假”这类情节,并没有被设置成悬疑点,而是一开始就交代给了观众——作为原创剧本,《回来的女儿》其实有着“故弄玄虚”的空间,但主创团队并没有这样做。
编剧潘依然表示,自己并不太倾向于“藏东西”,让观众和角色的视点对齐,能让观众参与进来,这是一件’大家一起玩的事情’,而且我们不怕,因为后面还有料。”
家庭悬疑,一种公约数
与《隐秘的角落》高度相似的是,家庭,这一在国产电视剧当中几乎是永恒的话题,依然是《回来的女儿》主打的点,但在相似的点之外,《回来的女儿》还想尝试更多的突破。
作为两部作品的共同编剧,潘依然向毒眸(id:DomoreDumou)表示,相比《隐秘的角落》,《回来的女儿》在创作当中“氛围还原”的难度更高:“‘隐秘’是21世纪的故事,离我们现在要稍微近一些,观众相对来说也更好代进去;90年代是很多人经历过、但又相对来说比较遥远的一个时期,要唤起大家对那个时代的记忆,同步还得提纯出一些具体的感受,就需要做更多的案头工作。”
从剧作结构上看,《回来的女儿》所采用的结构和视角并不算特别新鲜:作为剧作结构当中标准的“闯入者”,陈佑希是带领观众进入“化肥厂家属院”这个相对封闭空间的人,也是观众沉浸到这一空间当中的“主视角”。
这种主视角的感觉,增加了观众的沉浸感,也让“家庭悬疑”的体验更加深刻。
《回来的女儿》推进到最新的更新,每个人的动机、背后隐藏的真相还不算特别明朗,然而,“从不同的视角窥探事情的真相”的主题,已经有一些呼之欲出的味道。它可能并不像本格推理那样有着“特别炸裂”的真相复杂程度,但是在这当中拷问人性,拷问亲情、爱情、友情等人的基本情感,本来也是悬疑剧这一品类的一个永恒主题。
这一点,不论是迷雾剧场的“开山之作”《隐秘的角落》,还是次年的《八角亭谜雾》,都尝试在做。
深究起来,迷雾剧场的创新尝试、以及对家庭元素的开发,是一直没变的。最终能否在市场上大火成功,或许依然在惊喜感与故事性的平衡,以及“硬核推理”与“家庭伦理”期待值的平衡。
这一点,《回来的女儿》主创团队并不是没有考虑到。潘依然表示,自己有时也会担心受众和最终主题表达偏差问题,但剧集还是需要保证,每一集都会有重要的案情、悬疑点的推进,在这一点上,家庭悬疑才能发挥它的优势,这也会成为剧集信心的来源:“一些比较血淋淋的犯罪故事,发生在家庭还是发生在其他地方,是很不一样的。”
而正因如此,《回来的女儿》的创作过程当中,导演吕行更加深度的参与,以及对整体节奏的把控就相当重要,加上迷雾剧场“御用摄影”的段春宇的操刀,整体的沟通效率得到了保障,镜头语言、氛围感的操作,也能够更加游刃有余。
换句话说,《回来的女儿》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而新的故事表达、积极光明的故事内核,以及更加复合的悬疑故事,也一直以来是“迷雾剧场”的主题。
再谈“迷雾剧场”的意义
不夸张地说,国剧最好的悬疑剧创作者,依然在迷雾剧场。而对迷雾剧场背后的爱奇艺而言,与这些创作者合作,也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。
潘依然就表示,由于已经都是老熟人,在创作过程当中与爱奇艺的交流整体上相当愉快,“一方面是给了很大的创作自由度,另一方面是能进行很多有效的沟通,并且这种沟通是分享式的,而不是意见式的。”
这个时候,回过头来再谈迷雾剧场的意义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尽管在第一季的巅峰开局之下,第二季的表现不再单纯追求“惊喜感”的制造。无论是对观众而言还是品牌而言,迷雾剧场的努力一直还在被看见,当一个剧场本身成为国产悬疑的一个IP,其本身的舆论影响和探索价值都将被扩大。
与许多观众的认知存在偏差的是,迷雾剧场本身的诞生,最核心的点不在于艺术层面的提高,而是为了“解决问题”:作为典型的“类型剧”,悬疑剧本身具备着一些特点,例如受众固定但难以打破圈层,例如集数要求较短,在网剧时代很难在排播上占据优势——这些特点有时也会成为痛点,需要平台“想办法”化解。
对于后一个特点,迷雾剧场“整体打包”的形式,既可以制造排播周期,也可以创造一个整体的IP为平台服务,这一点,迷雾剧场的效用已经肉眼可见的看到。
而针对前一点,除了开局的《隐秘的角落》《沉默的真相》,迷雾剧场也正在努力用更多的作品,进行各类元素的组合尝试,而无论是张东升“爬山梗”的出圈,还是廖穗芳的种种“吓人”,这类能够引起讨论、将悬疑剧扩散到更大圈层的点,也自然是迷雾剧场所乐于见到的。
与《隐秘的角落》《沉默的真相》类似,《回来的女儿》也同样属于典型的“社会派推理”剧,它一方面延续了迷雾剧场一以贯之的悬疑气质,一方面也完成了一种对氛围、对推理要求的回归。对悬疑类型创作者而言,在迷雾剧场的框架下进行创作,既是一种自然的优选,也能在强品牌IP、严格的观众审视下迎接挑战、收获成就感。
从第一季的惊喜到第二季的延续,“第三季”所应当承担的,应当是一种稳定的输出机制。在这个意义上,《回来的女儿》正在完成的,不仅仅是案件的拼图,也是逐渐完整的迷雾剧场思路,用数学来比喻,它应当是剧集工业化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,在一种细分品类的“线性回归”。
线性回归的意义,在于模型的稳定性,哪怕只是“回归”二字,都能给观众和行业带来足够多的兴奋感。吕行回来了,《无证之罪》曾是爱奇艺悬疑剧出圈的开始,是导演吕行自己的成名作;潘依然回来了,《隐秘的角落》两年前吹响了迷雾剧场的第一声号角。
从目前来看,《回来的女儿》的开局势头,能够衬得上“迷雾剧场回来了”多重意义。
创作者的背后是产业,产业终将面对的,是观众。在在观众、产业、平台的三角关系当中,爱奇艺迷雾剧场还在尝试进化,它的野心很容易被看见,内容和商业的价值自然是平台的目的,在这个过程当中,更多创作者和更多观众代表着平台所连接的两端,这是迷雾剧场的真正目的,也是观众多年来的夙愿。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(ID:DomoreDumou),已获授权,版权归毒眸所有,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或翻译。
关键词:迷雾剧场
文|张嘉琦编辑|张友发来源:毒眸(ID:DomoreDumou)当一种类型数量开始爆炸,创作方式也逐渐成熟后,观众自然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前几年,女性群像剧刚…
文|王亚琪编辑|斯问来源:电商在线(ID:dianshangmj)在淘宝天猫,服饰商家可以拥有多个店铺直播间了。新开设的直播间依然以店铺为载体,但采用的是新号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