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

  • 欢迎光临上海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文化传媒,国内明星代言专业网站
业内新闻

流行疯癫,音综式微,品质在现场 | 音乐市场的2023

  • 2024-02-02

 

 

作者|王彦心

编辑|周亚波

 

2023是华语流行音乐“癫狂”的一年。

 

从开年《爱如火》的爆火,到刀郎《罗刹海市》是否讽刺娱乐圈的全民热议,再到年末“科目三”《一笑江湖》土味出海。人们记住了一些让人眉头紧皱的旋律,也记住了张信哲在跨年演唱会上戴着“痛苦面具”唱网络神曲《悬溺》的魔幻场景。

 

 

似乎,华语流行音乐的叙事逻辑已经变了,博出位才能被看见,玩出梗才能成爆品。

 

音乐审美下沉化对主流歌手的裹挟,光在这一年就讨论了很多次。李荣浩《乌梅子酱》上架,被丁太升批判“迎合小镇青年”、“俗不可耐”,哪怕批评柔和一些,也被定义为“主流唱片公司迎合下沉市场的成功之作”。

 

 

综艺是音乐造型推曲的重要阵地,但纵观2023,整个音乐市场随着音综市场一同低迷,没有太多亮眼之处,鲜有歌曲从线上传到观众耳中;但另一方面,我们又可以看到演出市场迎来报复式的消费热潮,全民“特种兵式”看演唱会,观看音乐节和livehouse成为年轻人新晋的生活娱乐方式,似乎给了独立音乐人和中腰部乐团好的发展机会。

 

对于华语乐坛来说,付费在线人数持续上升,在线音乐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,看似一片生机勃勃,但是观众吃得“越来越差”,总不是个办法。越是如此,音乐与文旅的结合,与青年文化消费的关键词挂钩,就越被行业寄予厚望。

 

但开局似乎“只赢了一半”。

 

 

流行疯癫化

 

从《爱如火》到《一笑江湖》“科目三”,再到陶喆因为鬼畜翻红。歌曲想流行,全靠全民玩梗。

 

《爱如火》能够走红,始于大中国娜娜(那艺娜)和三梦奇缘的网络情仇,大中国娜娜cos俄罗斯人的复杂经历,撞脸谷爱凌的形象,身上多重娱乐性让她迅速成为gay圈icon,引发全民玩梗,歌曲随即爆火。

 

 

李荣浩的《乌梅子酱》歌曲还未火歌词先火,“你甜甜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”,小甜歌对于短视频bgm场景的适配性,歌词能引发的各种猜想,又给网友们提供了娱乐玩梗的素材。

 

 

年度最爆热单刀郎的《罗刹海市》,借鉴自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的短篇小说,大量受众猜想刀郎是不是在讽刺娱乐圈隐喻现实,再次引发全民玩梗热议。

 

 

“玩梗”的益处,也体现在综艺和晚会歌手上。宝石GEM《电梯战神》“高启强”歌词出圈,法老早安小精灵的《健将》展现当代青年不稳定的精神状态,薛之谦在跨年演唱会用《大花轿》的方式打开《演员》。同一个舞台,精心打磨的作品反响平平,反而迎合“发疯”这样的关键词,梗能比歌先出圈。

 

 

万物皆可造梗的时代,这股价值观消解和表达失语症的热潮也吹到了华语乐坛。从歌曲中获得玩梗的满足,虽然能让大众的精神压力得以释放。但是另一方面,也透露出观众被碎片化信息驯化得越发浮躁。

 

一个翻红的例子是,陶喆在B站鬼畜区走红后,带动其《天天》《流沙》等老歌的翻红,陶喆也趁机吸引了大批00后粉丝复出商演。这类成功案例是否会引发大规模歌手效仿,是否会真正给华语乐坛带来正面效应,暂时还不得而知。

 

 

这类“种草”的路径,至少证明了,在目前的思路之下,唱片公司的传统环节几乎离开市场中心后,平台中心化的宣发逻辑愈发强势:歌曲想要爆红,只能无限趋于短视频用户的大盘审美。

 

一种声音认为,音乐下沉化,并非内容和创作者的问题,而是源于短视频目前的制霸地位;但也有驳斥声表示,行业已然如此,平台也没有此类的审美义务,创作者的自甘堕落也难辞其咎。

 

不管怎样交锋,“流行疯癫化”所反映的,本质还是创作者在迎合短视频平台逻辑,这种迎合会引发全面性的音乐审美倒退,大概已是既成事实,这种品质音乐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的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。

 

 

音综平淡化

 

对比短视频的如火如荼,音综显然在2023年的表现十分平淡。

 

《声生不息宝岛季》《我们的歌》《天赐的声音》《乐队的夏天3》是这一年比较拿得出手的音综,但即便是放在整体一般般的全年综艺大盘当中,这几个综艺也只能说是表现平平,今年最为出圈的舞台只有《浪姐》上美依礼芽的《极乐净土》,还是源于自带的“二次元”话题属性。

 

 

过去十几年,音综和选秀承载了大部分华语乐坛推歌和造星的作用。快女快男贡献了诸多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,《中国好声音》选拔出一批实力歌手,《中国新说唱》掀起说唱文化的全民热潮,改变了五年内的华语流行生态。

 

但是如今,音综的造星和造热单能力越来越弱。一方面是因为综艺招商的整体下滑,平台为了保证流量,嘉宾阵容来回都是炒冷饭,同质化严重,降低了内容吸引力;另外一方面,音综陷入题材困境,与当下大众流行音乐的断层,也最终互为表里,形成恶性循环:观众不关心新音乐,就越没有新音乐脱颖而出,吸引力也就进一步减弱。

 

这一年,也有《舞台2023》《青年π计划》等综艺,尝试从源头出发,给新人机会,也事实上推出了太一、谭聪翀等品质音乐新人,但在破圈层面,结果仍然不如预期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舞台寥寥无几,遑论“造星”重任。

 

 

音综式微的硬币另一面,是流媒体平台推新同样乏力。诸如像网易硬地计划,虾米寻光计划,腾讯音乐人等平台造星计划,越来越难通过综艺复刻房东的猫、郑润泽之类的走红音乐人。

 

对于流媒体平台来说,平台推歌—音综造星—版权收益,是一条成熟且完整的产业链。但如今被短视频生态的制霸地位打击得越发衰落。

 

这也透露出一个行业困境:没有签约平台的独立音乐人如果想要歌曲出圈,获得更多的版权收益,从商业的角度,还不如把更多精力倾斜到短视频平台,迎合算法创作“神曲”。对于更多想要坚持品质的公司和新人来说,在音综式微,选秀不再的大环境下,不论是把宝压在音乐平台还是短视频,上升通路都怎么看怎么需要运气。

 

对于大部分独立音乐人来说,为了生存温饱,只能更为艰难地投入到更为内卷的热单赛道中,要品质还是要money,时至今日依然是一个很难两全的悖论问题。

 

 

品质在现场

 

值得庆幸的是,演出市场在2023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,也几乎是全年为数不多的亮点。

 

票房收益暴涨的数据最为直观: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全国演出票房在2023年前三季度,已经超过了2019年票房收入的总和。周杰伦、蔡依林、林俊杰、薛之谦,罗大佑,伍佰等头部歌手门票开售即罄。

 

演出和文旅的结合,给了音乐行业更多经济发力点。TFboys“十年之约”演唱会直接带动西安4.16亿的旅游收入,4月的海口迷笛音乐节,从住宿、餐饮、消费层面,直接拉动相关消费1亿元。

 

 

图源:西安发布

 

演出爆火给了很多小众独立音乐人机会,比如音乐节爆火,从佛山国潮到南阳迷笛音乐节,去年十一假期60多场音乐节全国遍地开花。音乐节举办场地,也从一二线城市走入三四线乃至县城下沉市场,观看音乐节和livehouse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新晋休闲方式。

 

 

在这种背景下,一些中腰部独立乐团,乃至于更小众的独立音乐人,能够持续性成为音乐节阵容的中流砥柱,对于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状态帮助颇多。

 

一个不得不提到的现象是,演出+文旅,演出+青年社交的消费形态兴起,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对于独立音乐的宣传作用。演出爆火是一种消费现象,但是对于被短视频制霸的华语流行乐坛来说,不少小众品质音乐人正是在这样的舞台上获得了被人认识的机会,对于受众审美也是一种提升。

 

繁华之下,隐忧仍在,年末五月天的“假唱风波”,影响着音乐行业的生态的同时,反映出了演出市场在诸多方面的问题,也折射出了大众对于音乐现场Live品质的追求。

 

 

博主@麦田农夫发布鉴定视频

 

对用户而言,“华语音乐”这四个字被唾弃多年,背后还是有些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”的味道,越是如此,行业越应当认清形势,解决问题。

 

例如,听众分化、“大流行”难创造,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,音乐人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,倒不如先辨清自身位置,在沉淀品质的同时,打造一种不一样的面目感。

 

再比如,像Livehouse等演出场地,也可以进一步强化自身青年文化地标属性;音乐节在给予更多年轻、独立音乐人机会的同时,再努把力,增强票房的宣发能力,让更多的人听懂音乐、理解品质。

 

自怨自艾只是一种情绪,对抗逆水行舟,动起来才是唯一的真理。

 

 

 
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(ID:DomoreDumou),已获授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。



 【免责声明】  


关键词:音综 | 音乐市场      

标签

分享

相关信息

2023,电影人离开眼泪
2024-02-01

2023,电影人离开眼泪

2023年的电影市场最终定格在了549.15亿这个数字。这样的成绩相较于疫情三年的203.14亿,470.36亿,299.49亿来说,涨幅明显,但仍与疫情前2019年巅峰期的641.49亿存在一定距离。

抓“老三”背后,是女性主义的虚假胜利
2024-02-03

抓“老三”背后,是女性主义的虚假胜利

好久不见,国产电视剧已经从抓“小三”进阶到抓“老三”了。